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上一页

半岛·综合体育:通达海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4-23 11:22:32点击: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国内司法行业信息化建设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融合的关键纽带,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

  软件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演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1.5%,这一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提升,被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软件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支撑,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尤其是在国际竞争加剧、信息安全重要性显著上升的背景下,国家为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

  1、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大语言模型技术为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变革带来强大驱动力

  随着算力的快速发展,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尤其是2022年11月ChatGPT的发布,大语言模型与生成式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潮,并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强大推力,国内外涌现出一大批大语言模型及生成AI应用产品,并快速向垂直领域拓展、落地应用。

  大语言模型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及软件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继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之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接连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23〕302号)、《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23〕117号)等文件,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

  国际战略竞争加剧和逆全球化背景下,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大模型技术在带来生产力提升、掀起新工业革命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带来新挑战,尤其是在法院、银行等政府部门、关键经济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相关行业内的国产软件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我国软件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据工信部《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而2023年全国GDP比上年增长5.2%,软件行业增长速度仍高于GDP8.2个百分点,显示我国软件行业韧性强、供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统一体化、全业务协同化、全时空泛在化、全体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建设,促进法院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应用。报告期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报送司法智能化服务对接清单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国法院正式施行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通知》等规定、要求,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推进全国法院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应用和系统建设,破除法院之间、内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以审判管理现代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提升诉前调解质效,提高法院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快法院数字化转型;强化司法大数据应用和审判执行工作,以更好地服务法院工作大局、服务司法决策、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内部管理。

  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转型以及司法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法院与其他政法机关、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以及银行、邮政、破产管理人协会等领域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相关需求持续上升,协同共享成为推动行业厂商业务增长的新的驱动因素。

  公司是国内司法行业信息化领域一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是法院信息化领域的头部企业,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安徽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的 2,800多家法院,公司还为银行、邮政、破产管理人等行业用户提供专业化产品与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在法院办案基础平台软件方面,公司的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全国2,749家法院,占法院总数的78.45%;通达海审判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989家法院,占全国法院总数的28.22%。

  公司以“数字科技助推法治建设”为使命、以成为“法律科技服务领跑者”为企业愿景,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法律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等与用户的实际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为司法及相关行业用户赋能。基于法院办案办公场景,公司利用法律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智慧政务”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全国四级法院具体业务场景,为法院干警及诉讼参与人提供全流程管理和智能化辅助,助力法院数字化转型,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在深耕法院行业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政法、行政执法、仲裁、律所等相关领域及行业用户,为法律服务生态提供全流程支撑和数字化服务。此外,公司依托破产案件管理平台、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集约化送达平台等产品,为银行、邮政、破产管理人等用户与法院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公司围绕“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统一体化、全业务协同化、全时空泛在化、全体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建设目标,针对法院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审判管理、司法管理等工作研发了“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智慧政务”等系列产品,具体如下:

  智慧服务产品是面向诉讼参与人和法院立案法官,通过互联网、诉讼服务大厅、自助终端、移动终端、12368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为诉讼参与人起诉、调解、缴费、递交材料、申请保全、申请鉴定等提供服务,同时,为法官提供接收立案材料、立案审查、分案等服务。

  智慧审判系列产品面向法院(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以服务法官办案为目标,以审判流程管理为基础、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为核心,实现各类案件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同时,以法律知识库为支撑,通过采集、分析挖掘诉讼材料要素信息,为法官提供立案风险预警、繁简自动分流、争议焦点归纳、庭审提纲生成、要素式审判、案件裁判推理、大模型智能推送、文书自动生成、结案校验等智能化辅助,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依托音视频服务能力,以庭审场景为核心,提供线)跨网系的融合庭审模式。

  智慧执行产品线,主要针对法院案件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化需求,实现执行案件申请、财产查控、财产处置、案款发放、失信惩戒、终本约谈、结案、归档等全流程节点规范化办理,构建“跨系统、全自动”的自动处理平台,以执行 RPA辅助实现特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批量化运行并为各层级法院法官办理执行案件提供立案信息自动回填、智能繁简识别、关联线索推送、终本智能核查、执行款物精细化管理、移动执行辅助办案等智能化辅助,为破解“执行难”提供技术支撑。

  智慧管理产品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审判执行质效评估、案件质量评查、静默化监督管理、司法统计、流程节点管控等,助力审判管理部门、院庭长及上级法院对法院立案、审判、执行过程监督管理,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智慧政务围绕法院办文、办事、办会等工作,实现法院收文发文、督查督办、公务用车、考勤休假、基础设施、电子档案、内部会议的规范化管理和全程监督,助力法院提升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无纸化办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案件纠纷数量的增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法院作为现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汇聚地和权利救济、定分止争的关键环节,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用户之间的业务协作持续增加,跨部门、跨行业业务协同需求不断增长。公司开发的诉讼费管理系统、执行款管理系统、案款提存管理系统、案款监督管理系统等实现了银行与法院之间关于案件诉讼费用、执行款与银行之间的协同办理、全程监管;破产案件管理平台为债权人、破产管理人、法院以及相关当事人提供了跨地域的破产案件在线、应用软件服务

  根据客户的系统建设情况及日常运行需求,公司会安排专门人员为客户提供驻场保障、一次性或经常性的技术支持服务,以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维护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提供人员技术培训服务。

  公司的平台运营服务是公司依托在法院行业的产品和市场优势,利用自主研发的SaaS化平台,为法院协作单位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集约化送达平台实现了各地邮政部门与当地法院之间关于司法送达业务的协同办理,解决了送达难、送达慢的问题;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实现了银行、法院、调解机构之间关于信用卡纠纷、小额借款纠纷的线上线下调解、线上批量立案、批量办理等功能,为办理金融纠纷案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平台。

  公司为客户提供信息化产品的同时,基于公司的感知、认知平台能力,以“软件+人工”的模式为法院提供纸质材料数字化、材料名称标注、材料要素提取、案件卷宗整理及归档等司法辅助服务,为法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性支撑。

  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同时也会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少量系统集成业务,该部分业务不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在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中占比较小。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发行上市工作,2023年3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150万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功登陆创业板,既是公司发展历程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也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2023年内,公司坚持“人工智能+司法”发展模式,立足法院主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落实“下沉中基层”销售策略,推进巡回服务、结对活动,开展应用成效评估,加大对中基层法院的业务拓展力度和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平台运营模式,进一步丰富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

  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回升乏力、经济复苏过程曲折复杂、地方财政持续紧张、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不利因素,公司积极应对,加快营销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加强项目实施、验收、回款工作,同时积极调整前期人员增加过快、人员费用成本增幅偏大问题,调整内部产线管理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努力降低经营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化司法办案平台、智能化司法服务平台升级建设以及研发中心建设,立足长远,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法律感知、认知平台能力,增强法律知识图谱技术、大模型、大数据技术能力,设立研究院,引进专业的法律及技术团队,构建法律知识体系,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发布人工智能 3.0平台,并与公司的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在江苏部分法院开展测试、试用。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产品功能整合,丰富公司产品线,满足法院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需要。针对银行与法院业务协同、费款结算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业务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的诉讼费管理系统、执行款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推出了案款提存管理系统、案款对账管理系统、诉讼费全程监管系统、非法集资案款发放管理系统等多款产品,进一步丰富了银行业务产品类型。

  公司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及治理水平,强化风险管控,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人工智能+司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展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促进法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大力推进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发布新一代法律人工智能平台3.0,构建算法中台和法律知识中心;引进法律和技术人才,组建专业的法律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开展行业知识库的建设和完善,构建法律知识体系。2023年,公司技术团队获得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LAIC2023)要素识别赛题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人工智能+司法”战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法院及司法相关领域的应用。公司坚持聚焦法院业务,推进智能化司法办案平台、智能化司法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现有智能化产品,完善面向诉服、审判、执行、管理全领域的智能化辅助应用产品体系,围绕法院流程管控、实体化办案需要,推进业务系统、产品的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让产品好用、易用。

  升级要素式审判系统3.0,以法律知识库为支撑,通过材料要素智能提取、庭审提纲智能生成、案件裁判智能推理、法律大模型智能推送等智能化能力,辅助要素采集管理、法官阅卷、案件裁判、文书生成等,打造针对房屋买卖、商标侵权等特定案由的专业化要素式审理模式,从而达到简化审理流程、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公司要素式审判系统已在徐州、南京、无锡、宿迁等法院推广试用。基于音视频服务能力,研发推广新一代融合云庭审系统,提供线上线下跨网系的融合庭审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已在全国870个法庭建设应用。丰富智能化辅助产品和功能,依托执行应用系统的市场优势,研发推出执行智能化产品,自动化、批量化辅助法官办案,助力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和事务性工作繁重的问题。

  报告期内,公司借助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立案平台项目的建设实施,以及广东省全省法院审判业务系统统一运维管理,实现了审判类产品在深圳、东莞等地区法院的落地、应用,融合云庭审系统在佛山中院等法院的建设实施,实现了审判类产品在广州中院以外广东省其他地市法院的突破,并为审判执行类产品在广东全省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应用奠定基础。

  在法院以外领域,公司依托作为全国法院核心业务系统主要供应商之一的优势和地位,针对相关行业用户持续增长的与法院业务协同办理的需求,积极拓展银行、邮政、破产管理人等行业用户,推进自主产品在优化营商环境、多元诉源治理、邮政集约化服务方面的应用,扩大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领域。

  银行领域是公司在司法领域以外重点拓展的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类纠纷不断增加,全国各地银行用户与法院业务协同对接的需求日益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优化已有银行类产品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研发推出了案款提存管理系统、非法吸收存款案件管理系统等专业化产品,进一步丰富了银行类产品种类,同时,破产案件管理平台、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等平台服务产品也为银行与法院间的业务协同提供支持和服务。目前公司已经与全国主要银行设于地市行政区的300多家分行建立了合作关系,2023年,公司银行用户实现营业收入7,023.23万元,同比增长21.31%。

  破产案件管理平台将数字技术与破产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为地方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服务,累计在江苏、江西、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省的63个地市落地,年内新增12个地市,地域也逐步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2023年内产品销售及平台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132.97万元,比上年增长77.65%,包含技术服务在内,破产业务年度收入达到4,785.00万元,在公司2023年银行类业务收入中占68.13%。在诉源治理方面,银行领域长期积压形成的各类小额金融纠纷一直是困扰金融机构、法院以及社会调解机构的难题,这类纠纷具有金额小、总量大、信息不完整的特点,公司的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助力完善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关于信用卡纠纷、小额借款纠纷的线上线下调解、线上批量立案、批量办理等功能,实现了金融机构、调解机构与人民法院的业务协同,为办理该类金融纠纷案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在海南五指山、四川雅安名山等地落地应用。在邮政集约化服务方面,集约化送达业务服务于地方邮政部门与当地法院在司法送达业务的协同办理需求,年末已经开展合作的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的700多家中基层法院,报告期内邮政行业实现收入总计3,767.36万元,其中平台运营收入3,010.42万元,比2022年的2,520.39万元增长19.44%。

  随着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加深以及司法辅助事务社会化服务改革的推进,司法辅助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公司一方面依托在法院信息化业务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利用人工智能结合法律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场景,为司法活动提供智能化辅助支持;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人工”模式服务审判业务,为用户提供各类材料、数据的加工、处理、挖掘分析等司法辅助服务。2023年公司为江苏、广东、四川、湖北等12个省的36个地市提供了司法辅助服务,其中,17个地市为报告期内新拓展地域,202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550.21万元,比上年增长45.50%。

  公司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司法相关领域用户提供服务和赋能的综合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最高院、24个省级高院、2,800多家中基层法院,并为银行、邮政、破产管理人等行业客户与法院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

  公司以“人工智能+”模式为司法相关领域客户赋能,主要针对客户具体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定制开发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通过为客户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软件服务以及相关的司法辅助服务、系统集成等综合产品和服务实现盈利。

  公司基于用户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公司自有软件产品或者进行定制开发。如果用户软件需求与软件产品库中已经研发完成的软件基本匹配,公司会将相应的软件打包,由项目管理部派出技术服务人员至客户处进行安装、调试。若客户有新的需求,则公司研发中心会针对客户新需求进行开发,形成新产品或新版本后,归入公司的软件产品库,再由项目管理部派出人员进行安装、调试。

  公司应用软件服务主要包括运维服务、技术服务和平台运营。根据客户的系统建设情况及日常运行需求,公司会安排专门人员为客户提供驻场保障、一次性或经常性的技术支持服务,以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维护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正常运行。平台运营服务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运营平台,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提供平台化服务,并依据业务量与客户结算平台运营服务费。

  公司司法辅助服务主要依托控股子公司江苏诉服达开展,通过派驻在各地法院客户现场的驻场人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自主软件产品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服务,如扫描、编目、整理、归档等,实现法院纸质材料的电子化、数字化,并根据合同规定依据工作量或人数、服务周期,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公司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需求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讨论、分析与评审,以确保拟研发的产品符合用户实际需求,评审通过后公司进行项目立项。每年末公司研发中心会制定下一年的产品技术发展规划和立项预算,并提交公司办公会议审核。对于现有产品,公司研发部门根据产品调研以及销售部、项目管理部、运维管理部等部门反馈进行迭代;对于新产品、新技术,则由公司总经理审批立项后进行团队组建、资源分配,最终推进产品的开发、技术的研究。公司研发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流程总体可概括为概念、计划、研究开发、测试、输出五个阶段。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根据相关产品、技术的独创性和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形成的新产品、新技术经过专利检索后申请发明专利进行保护,结合产品的构造以及新方案、新技术经专利检索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发明专利进行保护。

  公司实行根据项目按需采购的模式,主要采购的原材料、商品包括软件类、硬件类、服务类等。公司一般以项目为单位,对采购流程进行管理,对于已签订合同及已试用立项的项目,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进度,提出采购申请,经项目管理部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批,重大采购还需要经总经理审批,然后交由商务部进行采购。

  公司主要为法院、银行等单位提供信息化建设,该类客户具有信誉良好、内部程序规范的特点。公司销售人员依据销售推介、需求线索、内部立项、方案设计、投标/商务谈判、合同签署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的销售流程。公司主要以直销的方式向客户进行销售,通过参加政府采购程序或者银行采购程序等取得项目,另外也通过当地供应商或者项目总包方向用户提供产品,以间接销售的方式实现产品销售。

  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把信息化作为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推出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我国中长期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2021年,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国务院接连发布了《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推动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发展、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安排,为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南。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

  行业、部门方面,为落实国家规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对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纲要》《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对于法院行业信息化建设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标准。

  国家层面、信息化行业主管部门、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地法院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对于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及发展具有牵引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2021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重要决定、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

  司法领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自身也有进行改革的社会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法治意识的提升,大量社会纠纷以诉讼形式涌入司法领域,各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4年)》,2023年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557.4万件,结案4526.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3.4%。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案件总量以年均13%的增幅快速上涨,10年增加2.4倍;法官年人均办案由2017年187件,增至2023年357件,全国法院人案矛盾日益突出。此外,事务性工作繁重、执行难、群众参与诉讼难以及司法廉洁等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按照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和社会对于司法改革的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及措施,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 》《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2023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要点》(法发[2023]100号),全面推进、深化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确立司法责任制,实行立案登记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司法辅助事务社会化、在线法院建设、诉源治理等,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国法院工作、落实司法改革要求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推动司法审判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以科技促进司法工作。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快速应用于政府、金融、安防等各个部门、行业,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2023年,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强大的语言理解、自学习能力和生成能力给人工智能和软件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国产大模型相继发布,并持续推进模型迭代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包括法院在内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深刻影响了法院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法院诉讼服务、审判执行、业务管理的丰富应用场景,为公司进一步创新产品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技术手段。

  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为国家安全、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大模型技术在带来生产力提升、掀起新工业革命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带来新问题,国家对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可控成为对国内政府部门软件服务商产品的重要要求。法院是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司法机关,各级法院对行业软件提供商的软件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的要求和法院业务、技术规范。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要求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公司是全国法院办案办公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核心业务系统应用于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辽宁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的2,800多家法院。近年来,随着法院数字化进程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法院与政法、行政执法、仲裁、律所等相关领域及行业用户之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需求快速增长,如各地银行与法院之间关于诉讼费执行款的结算、信息交换、管理监督以及破产案件办理、小额金融纠纷处理等需求不断增长,为相关供应商在银行等关联领域的业务发展带来机会。

  通达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聚焦主业,深耕法院信息化,逐步成长为法院信息化领域的头部供应商。审判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两大基础平台合计应用于全国2,800多家法院,分别覆盖全国法院总数的 28.22%、78.45%,分居国内第二位、第一位,公司参与了全国法院行业信息化12项行业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工作,是全国法院办案办公领域的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在长期服务法院用户的过程中,公司与许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伴随着全国各地不同客户信息化成长的各个阶段,对于不同客户的各阶段、差异化的信息化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长期服务法院行业形成的地位和业务经验,核心业务的高占有率,是通达海深耕行业、服务法院的结果,也为公司继续扩院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伴随法院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用户之间的业务协作持续增加,跨部门、跨行业业务协同需求不断增长,公司也在持续拓展其他行业用户,增加服务内容。

  通达海是全国法院行业应用系统的知名企业,在行业内拥有品牌优势。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本级审判、执行办案平台的供应商,基础办案平台用户还包括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安徽、云南、新疆建设兵团等24家高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南京、成都、南通、苏州、沈阳、武汉等在全国法院领域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中级人民法院,高端客户方面的优势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公司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推广产品和服务。

  公司专注于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开发20多年,始终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建设,形成了深厚的行业技术积淀,拥有较为完整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法律知识图谱、法律人工智能、司法大数据技术。

  在法律知识图谱方面,公司通过法律实体、法律关系和法律规则引擎,构建了裁判要素库、证据审查库、裁判规则库、裁判文书库等体系化、可扩展的法律知识体系。

  在法律人工智能方面,公司聚焦于法律业务场景,发布了法律人工智能平台 3.0,打造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智能化能力矩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智能化支撑服务力量。

  司法大数据方面,公司将主流大数据处理技术与行业经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司法行业数据标签体系及行业业务指标数据库,强化数据准备能力、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力及数据资产可视化管理能力,辅助用户分析与决策。

  公司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人民法院12项行业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工作,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全国智慧法院体系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获得2021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研发的全链条要素式审判应用系统被评为2022年度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技术团队在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法研杯”(LAIC2023)上获得要素识别赛题二等奖。经过长期的行业服务和技术积淀,公司对于行业技术和用户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形成了完整的总体规划咨询、用户需求深度挖掘、技术产品规划设计、产品测试定制开发能力,构建了法院办案办公领域较为丰富、完整的技术产品体系。

  公司在长期服务各地法院用户的过程中,与用户建立了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合作关系,使得公司在用户需求分析、产品方案设计、真实环境测试、用户现场试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产品设计和用户需求提炼方面,公司依托在全国各地法院的驻场服务人员,与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应用阶段的法院用户之间有着全地域、全层级、常态化和深入持久的业务需求沟通、行业技术交流、整体方案探讨,因而公司能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与各地、各级法院用户的不同业务、技术部门反复沟通、讨论,为公司深刻理解和提炼法院用户业务痛点、差异化需求等提供了便利。

  公司成立20多年来,在专注于深耕法院领域的同时,秉持“专业专心,铸就口碑”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持续打造、培育。在长期服务行业用户的过程中,公司构建了完整的总体规划咨询、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软件产品开发、项目实施部署和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服务案例和服务经验,形成了成规模的、行业经验丰富的项目实施、持续服务人才队伍。

  公司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服务支持体系。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巡回服务、结对服务和应用成效分析,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在法院行业服务地域的拓展,是公司竞争力提升的体现,也是公司服务不断改善的结果。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长远发展考虑,加大了营销推广和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拓展细分领域的客户市场,持续推进产品及服务创新发展,规划并开展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落地,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8%。

  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回升低于预期、地方财政持续紧张、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不利因素,公司积极应对,加强项目实施、回款工作,同时,针对前期人员增加过快、人员费用成本增幅偏大问题,公司大力调整内部产线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努力降低经营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74.81万元,同比增长1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9.92万元,比2022年下降37.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58.52万元,同比减少43.63%。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69,587.5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4,382.28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14.15%。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8.66%,比上年下降 6.66个百分点;净利润率 10.43%,下降9.04个百分点。2023年净利润以及综合毛利率、净利润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人员、薪酬增加导致的人员费用成本增长和收入结构变化。2023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增长2,734.78万元,增幅26.38%;公司整体薪酬增长6,362.27万元,增幅21.97%。收入结构方面,对法院直接销售比例提高导致第三方采购增加,同时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运维服务收入、司法辅助服务收入增速快于整体业务收入增速,在总收入构成中占比上升。另外,公司2023年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04.61万元,对净利润及净利润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坚持创新驱动,夯实核心技术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研发和法律知识图谱的构建,夯实核心技术能力,筑牢法律科技基础底座。

  2、聚焦核心业务,拓展行业领域。持续深耕法院行业,重点推进法院业务的智能化应用,加大政法、行政执法、仲裁、律所等相关领域及行业的拓展力度,延伸面向律所律师等 C端用户的科技服务,探索新的业务增长曲线、创新商业模式。加速商业模式转变,丰富平台运营服务。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家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上市后,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规范运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将坚持聚焦核心业务,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公司将继续做大做强法院行业,深耕中基层法院,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重点推进核心产品和可推广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立足产品销售,坚持通过自运营、软件服务、服务转化等方式,提高稳定收入的占比,逐步实现商业模式的多样化转型。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司法”落地工作,加大政法、行政执法、仲裁、律所等司法相关领域及银行等行业的市场投入,拓展公司服务范围。打造生态伙伴圈,采取联合开发、运营等方式拓宽市场渠道,依托在国内法院信息化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寻求海外业务发展机遇。

  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大基础能力研究与技术投入,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大语言模型的落地应用;完善图像质量检测及优化、文字识别、材料编目、表格及卡证内容识别等感知能力;完善信息抽取、要素识别、语义理解、内容生成等认知能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库、标准材料库、裁判要素库、诉讼事项库,构建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

  公司将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改进研发活动,加强需求开发效率管理,完善规范及研发支撑工具,深化产品体系管理,优化新产品立项及开发流程。建立音视频管理平台,拓展音视频多场景应用;深入研究审判智能办案,开发诉讼事项智能办理系统,打造新一代要素智审系统;推进执行办案自动化、智能化,开发智能执行辅助系统,打造新一代终本案件管理系统;持续推进电子卷深度应用,建设审判管理工作平台,深化在线、完善项目管理与售后保障,提升用户体验

  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项目过程管控,提升项目实施规范化水平,切实解决用户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售后支持方面,强化管理及跟踪执行,通过驻场服务、巡回服务、支持服务、结对沟通等方式,从解决问题、深度沟通入手,全面提升用户满意度。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相关领域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公司级专家队伍;专注人才发展建设,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储备干部培养,加强跨产线跨地域交流学习,应用人才盘点结果疏通业务条线人才发展通道。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作用,深度融合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加强科学管理意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团队能力建设,以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体系为基础,驱动员工及组织能力的提升,形成公司与员工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司三会运作,提升董监高勤勉履职能力,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工作。推动公司在规范运营基础上引领创新,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发展内在质量,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切实回报广大投资者。

  公司的发展受益于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公司用户主要为法院等政府部门,法院用户信息化建设投入依赖于政府信息化预算。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安排以及法院信息化预算,进而对公司应收账款回收以及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公司竞争力,加大对法院以外其他政府用户以及法院协同相关业务的投入,扩大收入来源。

  过去20多年来,国内软件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强劲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政府对于软件行业在增值税退税、加计扣除、投融资、成果转化、政府采购等各方面政策的扶持。在公司主要用户所在的法院信息化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信息安全关乎国家总体安全的背景下,国家把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作为抢抓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性产业。如果未来国家软件产业政策或扶持力度出现重大变动,法院行业信息化建设政策、预算投入力度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将影响公司收入的增长和款项的回收,导致收入增长放缓、应收账款及坏账上升,可能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政策动向,坚持创新引领产品发展,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近三年来,公司最终来源于法院系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超过80%,随着各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办案质效的需求不断提升,法院信息化建设一直保持较高预算投入,法院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业务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下业高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聚焦资源、打造品牌、增强行业地位和优势,但是也带来业务发展空间受限、经营状况受下业政策影响较大的问题。未来如果法院信息化建设政策或行业扶持力度出现重大变动,或公司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提升等方式满足客户提出的业务需求或者因为国家政策变化导致法院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导致公司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竞争力,稳抓核心市场、核心客户,落实下沉市场策略,并且探索和拓展相关应用领域和市场,扩大市场空间,防范经营风险。

  软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包括问答式大模型在内的新技术、新平台不断出现,产品更新换代快,用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若公司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在新产品的研发方向、重要产品的方案制定等方面不能正确把握,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进而存在技术进步及迭代风险。公司将继续投入研发资源,密切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借助自身在业务场景产品化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独特优势,加深技术与商务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进商业模式和业务形式的创新。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募投项目的建设,公司员工数量、地域分布不断增加,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趋复杂,尤其是公司上市以后,对公司在内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整合、分子公司管控、合法合规经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无法适应规模扩张后对于分、子公司、内部组织、人员的管理要求,未适当完成组织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品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推进管理变革,增强合规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人员培训,不断优化流程和组织架构,并积极引进高端管理人才,以满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需求。

  公司业务属于信息技术产业中的软件行业,软件行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般都面临人员流动大、知识结构更新快的问题,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否继续引进、保留优秀的研发人员和营销、管理等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将持续完善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半岛·综合体育,提高员工整理的核心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并通过差异化的激励策略引进核心技术人才。

  公司主要客户是法院,各地法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其立项审批的安排通常集中在上半年,而招标采购、合同签署、项目实施、验收回款则更多集中在下半年,因此从公司收入的实现上看,季节性较强,下半年业务收入水平相对高于上半年,尤其是四季度较为集中。公司收入、盈利和财务指标有较强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投资者以半年度或季度报告的数据预测全年盈利情况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公司将逐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加强客户管理和沟通,努力优化全年收入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66%,同比下降6.66个百分点,整体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2023年综合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人员、薪酬增加导致的人员成本增长和收入结构变化。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看,公司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服务类收入总额以及在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预计仍在增长,研发投入以及人员成本也在持续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存在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润率继续下降的风险。此外,行业发展放慢后市场竞争也可能会带来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从而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公司产品开发类业务收入仍在增长,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总体毛利率下降幅度可控。另外,公司将加强人员成本控制,积极发展新技术,拓展新行业、新业务,大力推广平台运营模式,以产品创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行业拓展,抵消不利影响。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派出联合调查工作组入驻成都燃气集团等燃气企业,对相关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蓝佛安出席2024年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第二次会议并举行多场双边会见

  已有2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34.33万股,占流通A股7.7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0.8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274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39.72%,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586.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8.50%,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